日韩成人在线观看,日本欧美成人,国产精品69久久久久孕妇欧美,免费在线精品视频,精品成人免费,亚洲领先的自拍视频网站,91人人人

下载客户端
搜索
消息
发布

【现场】事发许昌!新能源轿车失火,消防员紧急救援!

2021年4月7日22时25分

许昌市东城区安和街与兴业路交叉口往西50米路边

一辆电动汽车冒烟

现场浓烟滚滚

1.jpg

文峰路消防救援站

立即出动2辆消防车和12名指战员

火速赶赴现场

2.jpg
22时33分,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,经侦查发现,冒烟的汽车是一辆新能源汽车,车尾底部动力电池组部位正在不断冒烟,现场指挥员迅速下达作战命令,利用单干线一支水枪进行降温,防止引燃车身。降温期间,电动车底部的动力电池组不断的冒出白烟和火光。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在车辆底部,经过现场车主联系车辆售后工作人员,并征得车主的同意后,参战指战员在水枪掩护下把车辆抬起,让车底垂直于地面,并利用无齿锯将车辆底部动力电池组固定处进行切割。切割过程中,电池组突然猛烈燃烧,在水枪不断降温下火势才逐渐减小。切割完毕后,救援人员将电池组从车身底部取下,随后在车辆售后人员的指导下将电池组上部用消防斧进行破拆,破拆后利用水枪向电池组里面灌水。经过1个多小时的扑救,现场明火全部熄灭,由于救援人员处理及时,车身没有被火势波及。在确认无复燃可能后,消防员将现场移交给该车车主。

3.jpg

4.jpg

那么生活中

如何预防电动汽车自燃?

遇到电动车自燃我们该怎么办呢?  

5.jpg

如何预防电动汽车自燃?

1、电池需要定期养护  

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,如果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或者单体电池之间温度不均匀,就会出现过热燃烧、爆炸的风险。在平时开着车中一定要对爱车的电池多做一点养护。  

2、充电也要特别注意  

充电的时候一定要把充电线和车辆紧紧地贴住,充电桩附近不要放很多杂乱的东西。单次充电不要太满,多充几次就可以了。也要尽量避免充电时间过长,正常充电时间为八小时左右。另外,过充和滥用充电插头等也会影响电池寿命,甚至出现自燃。  

3、高速碰撞是自燃的“元凶”  

纯电动汽车多以三元锂电池作为蓄能元件,虽然续航能力要比镍氢电池高不少,但安全系数却有所下降。在高速碰撞时,三元锂电池内部的隔膜会受到严重变形,线路极易出现短路,致使电池的温度不断攀升,最终导致高温明火,在瞬间发生爆炸。

4、涉水路面尽量绕行  

虽然说新能源汽车的防水级别已经达到了IP67级,厂家在生产的时候也尽量把电池做到严格的封闭。但是遇到台风天或者雨天,要尽量避免出行或者避开积水过深的道路。车辆一旦涉水,就可能发生非常严重的漏电情况,漏出来的电流很可能会把电池的包底部给击穿,从而出现自燃。  

5、避免随意改装  

电动汽车出厂销售一般都是经过严格的检验,针对汽车的电路不要私自随意改动。车主应该严格按照充电操作规范进行。 

6、避免长时间驾驶  

长时间驾驶,电池的负荷会增大。如果需要长途驾驶,建议中途多在服务区休息一下,一来舒缓驾驶人的疲劳,二来也好让电池降温。

7、选择适宜的位置停放  

停车时候,尽量选择阴凉地方停放,此外针对电动汽车的线路、电池、底盘等要定期的检查。对于线路老化,存在安全隐患的零件要及时更换。  

8、规范驾驶是对电动汽车最好的保养  

不要频繁急刹车、起步和加速,在行驶过程中,需要保持20公里/每小时以内,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大电流放电对电池的损害,而且还可以增加续航里程。  

遇到自燃怎么办?  

1如果车内出现了烧焦味或是刺鼻味道,证明有东西的温度太高了,导致塑料部件着火也是分分钟的事情,这时候千万不要慌张,要立即停车,然后熄火、下车,并拨打4S店救援电话,让专业的人员尽快过来处理。

2电动汽车的电池着火之前,往往会冒出白烟,然后过几分钟才开始燃烧。所以车内当出现来源不明的烟雾时,要立即停车,下车后要与问题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后拨打救援电话。切记没有查明烟雾来源之前,千万不要启动车辆也不要进入车内。再者为了避免附近车辆遭殃,在车后3米处要放置警示标志。 

3如果电动汽车的电池已经着火,必须立即停车、下车,远离。动力电池已经着火,这时候熄火已经不重要了,如果火势不大可以用灭火器灭火,如果火势较大,且没有发生爆炸,要远离电动汽车,拨打火警电话,且不要擅自靠近电动汽车。

 

 

 

责编:王芳

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《新闻评论服务协议》

建安区融媒体中心

TA的热门作品
    大象热搜
    换一换
      0
      0

      关于我们

      常见问题

      • 登录注册
      • 帐号密码

      服务

      • 客服中心
      • 新闻中心

      扫一扫下载大象客户端

      河南大象客户端有限公司 版权所有

      河南广播电视台 大象网

      豫ICP备18015758号-8   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46号

    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1605124  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41120170005

 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     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jubao@hnr.cn举报电话:0371-65889876

      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    邮编450008

      首页
      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