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鸡鸣犬吠唤醒沉睡的村落,郭家河乡湾店村一户青砖小院总是最早腾起灶火,这座承载着四代同堂的农家小院里,46岁汉子潘俊程正用双肩扛起岁月静好,让孝老温情化作屋檐下的袅袅炊烟。
家庭变故显担当。2019年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夜,父亲突如其来的车祸犹如一记重锤,击碎了在外务工多年的潘俊程的平静生活。面对年逾古稀的父母、鲐背之年的祖母,这个家中唯一的男儿毅然收拾行囊,在乡亲们"年轻人就该闯荡"的惋惜声中,将责任装进行李箱,踏上了返乡的归途。
孝老日常见真情。凌晨五点半,当第一声鸡鸣划破天际,潘俊程已轻手轻脚推开祖母的房门。108岁的奶奶因风湿手指僵硬,他总会先搓热双手,再用温热的毛巾为老人擦拭脸庞。厨房里飘着小米粥的香气,案板上整齐码着特制的软食,窗台上晾着老人的衣物。洗衣机转动的声响和屋檐下燕子的呢喃,谱成农家晨曲。
双肩挑起千斤担。2023年担任村务工作后,这个朴实的汉子展现出惊人的时间管理智慧:晨曦微露时,他已将家人的午餐备好;暮色四合后,处理完村务的他总会捎回时令果蔬。村委办公室的灯光常亮至深夜,案头除了工作台账,还有记录老人用药时间的便签。"小潘干事像会分身术"同事们感慨,"可谁见他都是笑呵呵的"。
润物无声传美德。如今走进潘家小院,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:午后暖阳下,四代人围坐院中,潘俊程边给奶奶按摩腿脚,边用手机视频让远嫁的姐姐们"云团聚",这温馨场景已成为村里"孝老课堂"的活教材。
"孝字头上是个老,下边是个子,就是要子女把老人扛在肩上。"潘俊程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中华孝道。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,这个普通农民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告诉我们:真正的孝顺不在锦衣玉食,而在晨昏定省的温暖;不在豪言壮语,而在茶水温度刚好的细节。这样的凡人微光,正照亮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。
编辑:余雯雯
编审:王沛阳
校审:杨 松
终审:程 率
电话:0376—2711001
邮箱:gjh2711001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