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象新闻记者 李亚林 实习生 李文静
阅读之于少年,犹如阳光之于大地。目前,《阳光少年报》全学科阅读素养课程以洛阳一高附属中学、洛阳市东升二中、洛阳市洛龙区龙城双语初级中学、洛阳华洋学校等校为首批示范校,吸引洛阳市20余所中小学参与,各项阅读学习配套活动有序展开,社会反响热烈。
“可以充分锻炼孩子们用多学科的思维,去解读信息的能力。”洛阳一高附中八年级语文老师余洁表示,通过全学科阅读素养课程,把平时日常的一些枯燥的、晦涩的词汇,用生活化的语言去呈现出来,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更有兴趣点,更好的一个载体。
作为洛阳全市首个全学科阅读示范校,洛阳一高附属中学正在全面开展专项教研工作,拓展阅读范围,深度结合课本,着力提高学生在阅读、表达、写作、实践等方面的核心素养,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命题水平,课程体系日趋完善。
“我们开展全学课阅读,以大少年为基础阅读材料,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为重点。”洛阳一高附中副校长李邵瑾坦言,该校实施跨学科、项目式的创新教学活动,学生的阅读对象,从文学性阅读转向人文阅读、科技阅读、信息阅读等领域,学生在学校既要学习阅读,又要通过阅读来学习,校园里的各种阅读场景,本身也是课程资源,也在释放着教育价值,激活学生美好的学习感受,延展着全学课阅读的深度和广度。
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,是当前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双重要求:在高度信息化的移动互联时代,阅读是少年儿童在复杂成长环境中去伪存真、明辨善思的帮手;在社会不良价值导向的染缸中,阅读是少年儿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明灯。
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落实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,提高中小学生核心素养,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,从2023年起,河南广播电视台在洛阳启动了《阳光少年报》全学科阅读综合素养课程,协助广大学校和一线教师开展新课改教育创新工作。
该课程以河南广播电视台主管、大象新闻客户端主办的《阳光少年报》《大少年》为基础阅读材料,实施“新课标、新课改、新高考”下的跨学科、大单元、项目式教学教研工作,开展全学科阅读素养在内的系列创新课程,提高教学教研水平,增强学生核心素养。同时,以跨学科、项目式、情景化阅读学习为方向,发展特色校本阅读,在此基础上形成校际联合教研,实现教学互促互进,一体化发展。
2024年,河南广播电视台将以该课程为切口,持续关注并全程报道全省教育发展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,联合各地教育主管部门,促进区域教育水平稳步提升。
(编审:李鑫)